作者:秦时随风 | 发表时间:2013-12-16 11:51 | 40407官方微博: |
面对这样的反驳,子房也不得不承认“师兄说的固然有理”。但是,先秦儒家的思想有非常辩证的一面:所谓维护伦理秩序、社稷国家难道是绝对无条件的吗?不是的。“民为贵、君为轻”这句话中其实已经点明社会秩序的存在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良殿接下来就解释了只一点,这才是“传世儒学”的生命力所在。 子房说:师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圣贤祖师还有这样的教义: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之徒处于王位,就会让他祸害广大无辜的民众。 子房这番应对,既引圣人之言,又非当今帝皇,真是大胆犀利。连二师公都禁不住看了他一眼。对于良殿来说,民为贵,君王社稷的存在是保障民众生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君王社稷的存在不能实现这个目的,那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果想百姓安居乐业,在位的君王就应该是“仁者”。否则,只会“拨其恶于众”。而当今天子,正是不仁之人,所以他的统治基础也就失去了。 子房的以上论述,正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话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这句其实出自《孟子·离娄上》,不是玄机所说的“圣贤祖师”孔子的教导,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BUG。当然,孔老先生在这方面也是有过论述的。他有著名的“正名”学说,说得就是名实相副。所谓“君君”,是说君的本质是理想的君必备的,即所谓“君道”。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负有“君”名的人,必须履行他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子房的这番“谤君”之言已是公然指责始皇帝不是“仁人”,不应该在高位。但他凭什么认定这一点呢?有何论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