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时随风 | 发表时间:2013-12-16 11:51 | 40407官方微博: |
良殿的回答如下:《孟子·尽心下》中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的生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这样才有国家社稷,才有君王”。 (好喜欢刷良殿的图片呀,看第二章那认真发亮的眼神,呵呵。) 哪种价值比对君王的忠诚更为重要?子房给的答案就是:民众的生机。话说,良殿说到第二句的时候不仅抬起头与掌门对视,而且蹙了下眉毛,显示了他不同以往的郑重和坚持。 此处“民众的生机”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特定民众的生机,就是此时的明羽二人;二是民众整体的生机。众所周知,孟子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政治理论就是这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延伸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若没有圣君必备的道德条件,人民在道德上就有**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杀了君,也不算弑君之罪。此处玄机不光引了原句,还很恰当的解释了“民贵君轻”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民之所以贵,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有民众的生机才有君王。 这么一说,子房引这句的时候其实是在暗中表示:如果在始皇帝治下民众都没有生机了,那推翻他就有了正当性。但“民、社稷、君”之间的逻辑链条不是单方向的,他们之间有互相依赖的关系。这一点立刻就把掌门抓出来了。 这时大师公已经站了起来,辩论进入更为激烈的阶段啦。 掌门大喝一声:你断章取义!难道你忘了,《孟子·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没有了伦理纲常,没有了社会秩序,又谈什么社稷国家?没有了社稷国家,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了保障,又怎么谈上民为贵? (这一方站着,一方跪着,大师公欺负人呀,哈哈。) 不得不说,大师公的这次反驳还是非常给力的: 首先,他看穿了子房逻辑上的不完满:单方面强调“民为贵”,而刻意忽视社会秩序、社稷国家对于民众生存的基础作用,这就是断章取义。试想秦时的历史背景:礼崩乐坏、诸国多年混战,社会秩序荡然无存,百姓在数百年的战乱下民不聊生。始皇帝统一六国,虽然过程血腥,但结果却是带来了统一的和平和秩序。这难道不是当时的民众所需要的吗?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呀!大师公的一番说辞,不仅逻辑严谨,而且暗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非常有力! 其次,大师公援引的是儒家最正统的伦理观念:规矩、纲常。所谓君为臣纲,甚至后世还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儒家学说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接受为主流学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一派的思想中有许多对维护统治秩序非常有用,而且正是这一部分思想被后世大大发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