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时随风 | 发表时间:2013-12-16 11:51 | 40407官方微博: |
接着看子房的反驳:“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太平,百姓就安居乐业了?《孟子·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天下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一段可作如下解: 首先,针对伏念的立论子房用反问的方式提出:“百姓忠君”只是天下太平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百姓忠君是应该的,但这不是单方面的,光凭这一点也不足以达至太平盛世。那缺失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子房援引了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孟子·公孙丑篇》作答:那就是“君王得道”。因此“百姓忠君、君王有道”才是保证天下太平的充分条件。 其次,子房的援引是陈述句的样式,但其中暗含了一个条件“秦王无道,所以亲戚畔之”。这个事实性条件成立吗?子房有什么依据说秦王无道?这在后面必然要解释。 当子房赫赫然把《孟子》搬出来之后,大师公的反应竟然是: 那声“哼”,带着明显的不屑,这是伏念在摆掌门和师兄的架子教训师弟呢!(小声说一句:伏念掌门,辩论之中进行这种“人身攻击”可是犯规的哟)。这一个“哼”字意味无穷: 首先,掌门知道子房兼学各家的事。细想一下,这种做法虽然对子房本身来说裨益多多,但确实与当时的门派观念有严重冲突。不说别的,墨家就有《非儒》一篇,其中指摘儒家种种不是。作为小圣贤庄的三当家,子房的这种做法无疑有些“离经叛道”。 其次,伏念掌门秉持传统观念,对良殿这种兼学各家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各家之间理念的相悖必然会影响儒家弟子对自家经典的理解。但从剧中的事实来看,大师公虽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在此次辩论之前还是秉持了不干涉的宽容态度。 这里楼主必须为大师公做一点澄清:有人觉得此时大师公竟然想把两个孩子交出去,是不是太冷酷无情了?不是的。小四之中我们看到的小圣贤庄的氛围是很宽松的。儒家讲究“兄友弟恭”,看看子房和二师公之间和谐美好的感情就知道了。而掌门伏念,更对小圣贤庄上下维护不已。 《木匠锯子》一集中,众儒家弟子陷害天明后,大师公曾经狠狠的教训他们:“子明年幼调皮,你们几个做师兄的竟然无法保护他。”“保护”二字很好的说明了大师公对师弟也好,对小圣贤庄也好,所持的态度和感情。他对子房说出这句“难得你还记得儒家的经典”,不是因为二人关系冷漠而出言讥讽,而是因为感觉亲近而恨铁不成钢!他与子房的关系很像是年长稳重的大哥和才华横溢却性格有点张扬的幼弟之间的关系:有欣赏,有不认同,有宽纵,也可以时刻拉过来教育一下,呵呵。这种感情也解释了他后面的一个情绪,咱们到时候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