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App的喉咙被掐住
在中国,App创新者很难自比Instagram的开发者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者表示,他从来没有做过被腾讯、百度等公司收购之类的美梦,只是希望自己的应用能绕开大公司主要关注的方向,获得一些不被复制的喘息时间来积累用户。
美国的App创新者被收购,而中国的中小开发者由于遭到复制,很容易死掉,一些业内人士似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张毅表示,在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比较成熟,抄袭者被告的几率很大,收购成了大公司传统思维的一部分。而在中国,包括之前的UC浏览器与QQ浏览器之争等都没有最终的结论:“导致许多巨头认为复制能带来更好的成本控制。”
中国应用市场过于渠道化也是其中关键原因,开发者通过健康方式实现用户增长难度很大。比如,在水货手机刷ROM(中文操作系统)的环节,不少应用开发者就与中间商达成协议,将应用预装在手机中。“曾经有一个用户买到手机,其中预装了6个手机浏览器。”郝培强表示。如果中小开发者的创意被更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山寨,并迅速预装于手机,随着装机量的上升很快就会在用户数量上被对方压倒,难以翻身。
另外,App Store中国区刷榜现象严重,应用排名的现状往往与创新性无关,当一些背景雄厚的雷同应用占据了推广位,消费者已很难分辨谁是原创,缺乏推广资金的中小团队产品很快就会被淹没。
黄剑说,以往推广网页版捕鱼游戏并不需要做广告,但由于iOS平台上出现大量捕鱼游戏,其每月投放广告的成本被推到200万元左右:“如果是比我们更小的团队,从一开始就会无法支撑。”
4、开发者带着源代码跳槽
困惑并不仅仅来自刚涉足这一行业的中小团队,也包括成功团队。
在国内App开发圈里,139.me是一个颇有来头的名字。它最早涉足iPhone软件原创开发,并获得百万次下载的国内团队之一。仅靠“多彩水族箱”这款游戏,139.me每天的收入就超过1000美元。2009年时其CEO朱连兴在那些梦想挖到第一桶金的草根创业者眼中就是一夜暴富的最佳模仿目标。
然而最近朱连兴却感到发展遭遇很大的现实问题,烦恼原因也是同样的——抄袭。
不久前139.me刚在App Store上对一款雷同应用提起了下架诉求,而对方的身份让朱连兴很痛心,因为正是从其团队中出走的员工。
2008年在河北时与朱连兴一同创业的只有两三人,他们一起经历了艰苦奋斗。“那时App创新比较单纯,因为进入者没有那么多,抄袭也没有那么严重。”他回忆。但在2010年搬到北京后,朱连兴发现团队中一些成员接触的人变得很杂,甚至腾讯等公司的挖人电话直接打到了公司里,这个行业的诱惑变得很大。不少被公司看好、并且已经签署协议的大学毕业生在经过长期的打磨后,却忽然因为其他公司的高薪诱惑抛下项目走了。
“一个产品到了关键阶段,主要做程序的人却跑掉了,这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朱连兴表示,而且年轻人带走的还有属于这个产品独特的创意文化。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竟然有一位甘苦多年的元老在离职时将应用源代码也一并带走,并组织起自己的团队,推出类似的应用。
“这个行业很奇怪,似乎没有是非标准,也没有批评的意识。看到某一个人是从139.me这样的知名团队出来的,只看中他的经验,从来不会问他手里的东西是怎么来的。”面对雷同的产品,朱连兴只能向App Store申诉,但提到走法律途径维权的可能,他觉得所需时间和成本太多。
“像国外开发团队那样的凝聚力似乎很难,没有规矩就没有竞争可言,这是整个行业缺乏职业操守所致。”朱连兴表示。
记者手记
监管不力导致底线失守
在你对某一款应用爱不释手时,是否想到这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血泪史?从创意的抄袭到完全复制UI,将原创的内容改也不改就加以使用,快速吸金的浮躁心态是这个行业野蛮生长的潜在诱因,而监管不力则是底线一再失守的现实因素。
在一个新兴行业快速兴起时,法律和行业规范常常跟不上其迅速的脚步。但当与抄袭相伴的刷榜、黑卡、**应用泛滥等不良现象集中在国内市场呈现,当一些开发者用“烂透了”这样的哀叹来形容周边氛围时,反观国外,无法不令人感到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