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腾讯方面表示十分委屈:“腾讯的产品和业绩不是靠模仿就能做出来的,进入一个领域不等于抄袭和模仿,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很多产品都是借鉴的美国成功模式和产品。把所有的责任和批评全集中在腾讯身上有失公允。”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模仿中有创新,能捉住用户的喜好,腾讯也是有很多专利的。飞机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那我们能不能去苛责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飞机都是模仿,毫无创新。世界上聊天软件数不胜数,包括世界级微软公司的MSN。可几乎只有腾讯一家公司能通过聊天大规模盈利,这也是它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创新。其他很多公司做聊天软件的公司大都亏本,赔钱赚吆喝。
有专家分析称,当我们把腾讯和深圳的高新产业放在一起思考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毫无疑问,腾讯一直在模仿,也一直在前进。再纵观这一时期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数完成了模仿时期的原始积累,以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创新的高度。
或许很多人一提到模仿,就会想到山寨和抄袭,于是对模仿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则模仿绝非单纯的抄袭和仿制,施夷长技以制夷,模仿更深刻的内涵在于学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我们承认,大量山寨产品的出现让模仿一词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互联网却是个特例,通过模仿国内外成功产品服务和网站,再加以改进,稍微创新,不用完全开发全新的产品,既节约成本,又缩小运营周期。这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虽然说互联网还存在大量急功近利的盲目模仿,但是不能不承认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大多源自对国外的模仿,不能随便说谁抄了谁。而且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实施多元化,腾讯有足够的资金和用户基础实现多元化业务。创新和模仿都是一种寻求成功的手段,成功的创新往往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创新促进了模仿创新者的创新活动,客观上也推动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细化与变革,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要以不侵犯前人的权利为前提。借鉴模仿别人的成功理念和经验模式,并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几乎都是在模仿中创新,腾讯不是唯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公司以垄断的形式模仿,的确会扼杀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开创,往往也是从模仿大公司开始的。如若单纯认为腾讯的模仿行为扼杀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有失偏颇。
再看团购、网游、博客、微博等这些商业模式,其初创者均来自海外。这无非是把一些海外成功商业模式引进中国,充其量只算作是早期模仿者,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这些商业模式纳入到自己的创新之中。腾讯在模仿创新中的胜出的原因,除了用户基础优势外,还有就是二次创新,植入了更受欢迎的元素,品牌号召力也使腾讯拥有强大竞争力。
与此同时,腾讯虽然依托其根基IM,网聚了人,继而不断延伸到各个细分产业或领域。但腾讯在不少领域也始终难敌该领域的大腕,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些细分领域背后都有互联网大牌厂商做后盾,可见腾讯在与互联网大牌公司交锋中,用户基数优势并不是永久的护身符。如门户、微博领域始终不如新浪;财付通模仿支付宝但并无能力超越;拍拍网至今难敌大树淘宝网,甚至相差悬殊;搜狗输入法依旧是众多网友的首选输入法,用户的青睐和满意程度很高。可以说,真正成功的企业即使被强大的对手模仿,依旧能坚守住行业的鳌头。
正如优视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俞永福所言:“在PC上,腾讯除了聊天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其他十几个软件没有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腾讯对于BS 业务有很强的压力,但是对于CS架构,腾讯在浏览器、安全、下载、音乐、视频等十几个软件细分市场,没有一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腾讯提供产品的目标并不是打败谁,而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自己的产品而已。”
在俞永福信心满满之时,背后发生的故事是,今年UC用户下载使用某个版本的UC浏览器后,弹出一句话“请用比UC更快的手机QQ浏览器吧”。在一些用户向UC反映了这种情况之后,当用户再下载使用UC浏览器时,会弹出另外一句话“UC浏览器,就是比你快。”这话显然是说给竞争对手听。腾讯方面表示,“除了腾讯,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想做成全能型公司,这是不是腾讯一家的行为。如新浪除了门户,也做了短信、博客、微博,现在新浪也在尝试做社区。”
的确,当俞永福自豪地讲出“今天中国的手机如果不预装两个软件,可能对销量有影响。UC的浏览器软件和QQ的聊天软件,这是所有的手机标配的软件”,也随即迎来了危险时刻。
UC浏览器早已成为了腾讯在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伴随着业界一种“UC浏览器的用武之地只在传统手机,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将难以施展威力”的论调之下,UC的处境确实没有先前那般高枕无忧。
但或许俞永福对腾讯只能表达不屑:“腾讯发展十几年了,不用那么害怕它。找不到腾讯第二个软件做到行业第一,如果做一定顶多是行业第二或者第三。所以,在软件上专业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市场用户对于品牌其实最缺乏忠实度,用户使用QQ聊天的同时,也使用百度的搜索,使用淘宝的购物。而这三家恰恰是互相死掐的对象,但是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些,谁做的好就用谁的产品。因为产品价格等于0,都是免费的,所以互联网激烈的核心原因就是价格等于0。故此,对于互联网大的企业不必那么去有压力,尤其是在专业的领域里面。”
有业内专家表示:任何一个创新都不能排除会被模仿,不论是苹果的产品还是微软的产品,模仿者不计其数,但最后都没有超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模仿者没有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虽然腾讯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投入大量的宣传推广,但在一些产品上腾讯由于缺乏二次创新,所以也始终难以问鼎桂冠。
腾讯攻入门户城
原本三大门户的阵营,由于腾讯的加入,改写成四大门户。或许正因为腾讯攻入门户城,才让新浪越发的不安,并谋划着升级。其实,腾讯自身的IM本身就具有比门户更高级别的媒体属性。
有业内专家表示,其实,新浪要不要升级是个问题。虽然新浪自身主动在进行升级,但有一点我们需要看到,在传统领域应该有一个老大,老大犹如发电厂一般,不需要总跟着进化。如果没有人侵略它的地盘,能够有很稳定的广告收入,就可选择守城。因为新浪所在的门户领域已经足够稳定,新公司基本进不去。而新浪则主动选择了进化,此前先是锦上添花,弄了博客,后又开发微博。但其实有专家指出,新浪的名人博客和名人微博都是“伪2.0”,虽然新浪通过它们赚了不少钱,将微博与其在国外的鼻祖Twitter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Twitter所包含的代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要素,新浪微博身上鲜有,可以说新浪微博学了其形制,但远不能传神。
腾讯为腾讯网招兵买马的情景还依稀在目,当时为充实内容团队建设,腾讯聘请《南风窗》离任主编陈菊红担任腾讯网总编辑,同时从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传统门户挖来了约500名财经、文化和科技频道编辑,而当时网络媒体的老大新浪网也不过才600名编辑。
业内对于腾讯网进入门户唱衰之声此起彼伏,认为腾讯的用户质量不高,与做严肃新闻新浪网吸引高端人士截然不同,腾讯网的受众人群也是乌合之众,难以获得高端行业广告主的青睐。但是经过“奥运一役”,腾讯网顺利走入门户的主流行列。据当年来自尼尔森额公调研结果显示,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获知奥运首枚金牌信息的16-30岁主流网民中,58%是通过腾讯获知的首金信息,遥遥领先于新浪、搜狐等其他门户网站。从中可以看出,在Web2.0时代,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越来越被网民看中,第一时间成为第一生产力。谁能在第一时间满足网民,网民就转向谁。在奥运会的网络信息服务中,腾讯掌握了“第一时间”这个制高点。
相关推荐
·黄金系列特辑《枪林弹雨》黄金AWM精准剖析·谁用谁知道91wan《枪魂》属性特点深度剖析·卜问吉凶《新神曲》占星玩法深度剖析·兵无常势《夺冠之路》阵型打法相克全面剖析·酷炫呆萌《狼牙》坐骑养成全面剖析·最后激战《马上三国》BOSS战深度剖析·一戒称霸《烈焰》神戒透彻大剖析·你才处女座《大闹天宫OL》强迫症玩家深度剖析·水浒联盟《大唐真龙2s》剖析全新结义系统·616wan《倾世情缘》各种职业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