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对腾讯焦虑到什么地步? 先讲一个小插曲:雷声很大的阿里手游平台昨天终于上了几款游戏,在其中两款小游戏《啵啵啵》、《啪啪啪》中,代表腾讯的吉祥物企鹅都成为被暴打的对象,而阿里巴巴CEO陆兆禧 在打企鹅的总得分中排第二。外人感到很惊讶,评价阿里“自降身价”,但回过头看,这和马云之前宣布对微信进行“打砸抢”的精神是一致的。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对此评价:“呵呵,阿里应该改名叫阿Q。看到阿里这种做事逻辑和心态,大家该放心了”——从不安到慌乱,从慌乱到疯狂,在面对腾讯的竞争时,阿里巴巴已经失去商业理性,患上了“移动互联网焦虑症”——从强推来往到匆匆打造游戏平台等等,都显示出阿里找不到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角色感和定位。
【慌乱布局】
阿里并不是不想做好产品,只是有心无力。
阿里的基因是销售驱动型的公司,腾讯则是产品驱动公司。如电商人庄帅所言,从最早的商业会员收费(电话营销发展业务)到虚拟商业地产(淘宝的网上摆摊模式和天猫的百货开店模式),阿里整个团队从高管到中层到执行层,实际上均由商业思维主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成为最容易被挖脚的一部分人。
自己没有能力做好的产品,那就买呗。2013年,阿里陆续投资或收购了高德、UC、新浪微博、友盟、陌陌、虾米等企业。经过这一番布局,阿里焦虑的神经稍稍疏解。可惜的是,这些业务至今也没有和阿里的电商构成良好的结合。
以新浪微博为例——在被阿里巴巴投资后,其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因为阿里巴巴只是希望把微博变成自己的流量通道而已。丁香园CTO冯大辉在微博上直言不讳地评论道:“微博义无反顾的把自己成功的变成了淘宝的流量来源,加剧了用户的流失。现在微博又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来往的流量工具和新用户入口,而来往则在加紧的蚕食微博的用户。就是亲爹也不能这么祸害儿子的,微博不死谁死?”
对了,被阿里收购之后,最新版的虾米也无法分享歌曲到微信的朋友圈了。
【后路被抄】
腾讯似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变成阿里巴巴的敌人的。
今年8月,微信发布5.0版,内置的微信支付以良好的用户体验瞬间秒杀支付宝,更令阿里恐惧的是,微信通过支付已经完成了O2O闭环的布局——这是阿里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都没有做到的。腾讯此举,相当抄了阿里的后路。
于是 ,在微信的刺激之下,阿里巴巴终于又被激发斗志,开始做自己的产品——而且直接进攻腾讯的腹地——社交应用和游戏。接下来,人们看到“来往”的地位从一个布局性的产品上升到公司的最高战略级产品,游戏战略高调亮相。“即便不能颠覆,也能分散腾讯的精力。”阿里或许如此盘算着。
但阿里做产品又不如做PR那么擅长,所以虽然声量很猛,但来往用户不过千万,而且产品质量至今被诟病。连站在第三方上的网易老大丁磊都看不下去了:“微信5分,陌陌4分,我们0分,来往负分。”
还是那句话,阿里缺乏产品基因,也没有意识到微信是基于社交优势的产物。在与腾讯的对抗中,更擅长依靠公关、人海战术来推广“来往”和“游戏平台”。这在游戏平台的亮相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手游行业大会上,阿里虚构腾讯的分成比例使其陷入被动,但这只能赢得一时声势。
刘春宁的亮相令人遐想、提出的分成战略,成功地令腾讯陷入被动,王帅的指责更是火上浇油。如今回过头来看,人们仅仅记住了一个噱头3:7(2:8),阿里更像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公关战。
【移动战略或影响阿里IPO】
“阿里现在的情况是急切需要入口级的应用,所以现在看到出手360等等,是在想弥补自己的短板。”有业内人士说,“腾讯可以绕开阿里,因为自己已经比较完善——你看微信理财通,用户多、利率高,太火爆了。阿里入股360后再跟腾讯比较,都不好说能是否能胜过腾讯。”
或许被这种焦虑的情绪影响了判断,在该人士看来,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自身的定位不清晰——阿里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腾讯的基因完全不同,以致不得不为阿里的一系列布局捏一把汗。
长远来看,阿里在电商、游戏上发动的口水仗,也将自己陷入另一种不利局面。选择最强的微信和游戏挑战,反而更容易暴露自身的不足,并不利于阿里的估值。尤其是阿里正面临着想象空间被压缩的处境——京东在B2C领域的崛起、微信在支付上对其构成的压力,腾讯与华南城的合作都在压缩其想象空间。
马云固然扬言,“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鉴于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有人揶揄道,马云此言或许在为未来上市遇阻找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