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以独酌 | 发表时间:2013-11-19 10:29 | 40407官方微博: |
衣冠篇 就从这一张的图来看, 三师公的衣着还是非常俊逸潇洒的,整体颜色偏向于水青,但是大面积浅色又被加上腰间、衣襟、袖口的黛紫色,使衣服不那么失了稳重,黛紫色又不属于浅色,没有让人误觉得偏向暖色的颜色冲撞感,毕竟白色水绿看起来都还是比较冷的颜色。 然后先说一个简单的好了, 这张和上面一张可以看得出来,三师公的发带、腰间黛紫色那部分的上下纹样都是一样的,看这张图 应该是属于回文,但早期似乎是多用于瓷器上,尤其是装饰物口部,宋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 所谓“回文”,望文生义可知,纹样如“回”字,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等。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演化而来。苏州民间对此纹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回文与雷纹同源同义,是雷纹形象的一种,前文已有雷纹的解释,再此就不赘述。 这个衣襟以及衣袖上的纹饰,在下看了半天,也木有看粗来到底叫个啥,虽说都是弧线但显然不是云纹,倒是有点像卷草纹【或缠草纹】。那种以柔和的波曲状线条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汉代图案中已有,南北朝时大量运用,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双片、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节奏感强,因其构成形式的非轴对称特点,使纹样具有极强的动感,散发出勃勃生机。 卷草纹的构成形式决定了它的装饰特点,“S”形波状曲线构成的骨架决定了它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在装饰上多为边饰。同时,也正是它的“S”形波状曲线构成的骨架赋予了它灵活多变的特点,即根据装饰位置的不同,可成直线、转角,也可成圆形、弧形,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变化无穷。在不同时期带有不同的特色,敦煌的北朝壁画中多有卷草纹,唐朝是广泛流行,但多取牡丹的枝叶,这显然和唐风盛爱牡丹有关,【果然是华贵的时期喜欢华贵的花~】且卷草纹与忍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说卷草纹承接了忍冬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