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的效率只是写了提速n%,却没有给出计算公式。以放2颗20%的水草为例,有人按“成长值×(1+20%)(1+20%)”计算,也有“成长值/(1-20%)(1-20%)”,还有“成长值×(1+20%×2)计算。实际究竟是哪一个呢?
(为了讲述方便,第一种累乘的简称A方法,第二种简称B方法,第三种累加的简称C方法)
以上面引述的帖子数据为例:
鱼种 成长度 饱食度 成长度 饱食度 水草
一 624 54% 667 18% 无
二 808 56% 870 20% 10%+12%+20%
三 1168 56% 1211 20% 无
四 3048 56 3099 20% 18%
五 1598 56% 1669 20% 18%+18%+28%
六 3274 54% 3325 18% 10%+10%
以上数据可得出,经过8小时40分钟,使用不同水草喂养的六种鱼成长度变化分别为:
成长 消耗鱼食 加水草后提高的成长度 水草加速提高百分比
一 43点 36点 0 0%
二 62点 36点 19 19/43=44%
三 43点 36点 0 0%
四 51点 36点 8 8/43=19%
五 71点 36点 28 28/43=65%
六 51点 36点 8 8/43=19%
(考虑到有效位数的问题,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以下数据:
1:鱼食消耗:4.17点/小时(100/天)
2:无水草情况下鱼的成长度:4.96/小时(~120/天,当然我听说过比较准确的值是125/天)
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则:
水草 水草加速 A B C
一 无 0 0% 0% 0%
二 10%+12%+20% 44% 48% 57% 44%
三 无 0 0% 0% 0%
四 18% 19% 18% 22% 18%
五 18%+18%+28% 65% 78% 106% 64%
六 10%+10% 19% 21% 23% 20%
(后三项是分别用公式计算,再减1求得。比如第二条(1+n%)(1+n%)项,计算公式为1.1×1.12×1.20-1=48%)
考虑到数据采集过程中有1左右的误差(换句话说如果这条鱼的实际成长值是203.56,系统会四舍五入显示204)那么实验数据‘水草加速’项会有1/43=2%的误差。也就是说测得水草加速19%,那么理论计算在17%-21%都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从表中可以看出——
第二种计算方式没有一个落在可接受范围内。A计算方式对于单颗水草是准确的。但水草累加项,对于第二组、第五组出现较大差距。尤其是第五组,相差78%-65%=13%,偏差很大。而第三种计算方式基本落入可接受范围,符合较好。(其实如果带入计算一下,20%×43=8.6~8,采集的数据都只到个位数,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啦~)
我也曾做过一次实验,在一个鱼缸里放6棵20%的水草,成长500点用去一天20个小时。则成长速度为500/1.83天=273/天,成长提速(273-125)/125=118%,用一、二、三方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分别为199%,281%,120%,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其实如果按字面意思解释,水草提速应该按第一种计算方式。但鱼成长多少是由GM设定的,那么计算机里是什么公式,我们也只能按什么公式走了——虽然这种相加累计的方式的确弱智了点——但是各位请注意!水草的价格是成指数倍增长但是水草效率只是加数倍增加,所以花大价钱买水草究竟合适与否,还请各位定夺哦~)
总结:
1、不加水草大约一天消耗100鱼食,成长120(准确值可能是125)
2、水草累加提速公式:成长值*(1+n1%+n2%+n3%+……)
(n1、n2、n3……为缸中每棵草的效率。)